病毒、细菌、寄生虫致病因素

病毒

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病毒及其衍生物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机体免疫病理反应。

  1. 溶细胞作用: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成熟后,短时间内释放大量子代病毒造成细胞破坏而死亡。主要机制包括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由病毒编码的早期蛋白,通过各种途径抑制、阻断细胞核酸或蛋白质合成),损伤细胞器(包括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常使细胞出现浑浊、肿胀、圆缩等改变),改变溶酶体结构和通透性(可导致细胞自溶),引起细胞膜抗原改变(造成细胞融合或引起免疫性细胞损伤),产生毒性蛋白伤害细胞。
  2. 稳定状态感染:指有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对细胞代谢、溶酶体膜影响不大,并且以出芽方式释放病毒,过程缓慢、病变较轻,段时间不会引起细胞溶解和死亡。但细胞稳定状态感染常造成细胞膜成分改变和细胞膜受体的破坏,经病毒长期增殖、多次释放后,细胞最终仍会因能量和营养物质消耗殆尽而亡。
  3. 细胞凋亡: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如腺病毒、HPV和HIV等),病毒可直接或由病毒编码的蛋白因子的间接作用,诱发细胞凋亡。
  4. 病毒基因组的整合:病毒遗传物质核酸可全部或部分整合入细胞DNA中,造成宿主细胞基因组的损伤。有的病毒整合的DNA片段可造成染色体整合处基因的失活和附近基因的激活等现象。有的整合病毒基因可表达出对细胞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5. 细胞的增生和转化:少数病毒感染细胞后不会抑制宿主细胞DNA的合成,反而促进细胞
  6. DNA的合成,并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失去细胞间接触性抑制而成堆生长。部分细胞可转化为肿瘤细胞。
  7. 包涵体的形成:细胞被感染后,在胞浆或细胞核出现光镜下可见的斑块状结构。这些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或是病毒增殖留下的细胞反应痕迹。包涵体可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时引起细胞死亡。

细菌

细菌的致病机制有下面三个可能:

  1. 机械损伤:使部分器官受到机械伤害然后感染;
  2. 抢夺营养:抢夺人类营养,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3. 产生毒素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毒素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就会生病了。

寄生虫

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他们对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中医早已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并将之称为“虫积”,多由饮食不慎、恣食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所致湿热内生,酝酿生虫,久而成积。虫积常见腹痛、食欲不佳、面黄形瘦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寄生于人体内的虫类颇多,一般有蛔虫、蛲虫、绦虫、血吸虫、囊虫等。其发病各有特征,如蛔虫寄生于肠道,则腹痛时作;钩虫病常表现为面黄肌瘦、嗜食异物;蛲虫病患者常主诉肛门、会阴瘙痒,并可在这些部位直接找到白色细小线状蛲虫;绦虫病症状较轻,常因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或虫节片而就医;血吸虫病因其肝脾肿大,血行不畅,而致水液停聚形成“蛊胀”。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2023年8月24日:2021年收集资料于网络。

启示

今年最大的启示,恐怕就是获得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

  1. 某件事成功的规律和要求是什么?
  2. 自己的状态和实际是什么样的?
  3. 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符合规律和要求?

其实这三个问题很简单,但是我花了好久才想到。而且以后要按照这三个问题去分析、行动,恐怕要难得多。

2023年08月16日更新:

培训期间一句话解释大多数人未能成功的原因,令人深思:很多时候对新出现的事物“看不见”,而后“看不懂”,甚至“看不起”,最后“来不及”。意思说的是对新出现的趋势或者机会不重视以至于“看不见”,没有进行分析研究以至于“看不懂”,不能虚心接受以至于“看不起”,最后错失机会以至于“来不及”,导致错失机会。

我的看法是,在“来不及”之前应该加上一个“做不到”,即看明白了,资源不到位,因而错失机会,导致来不及。或者,因为日常主要靠听说来获取信息,这些话应该改为:

  • “听不见”:没有主动去获取相关信息,或者信息来源少、渠道堵塞;
  • “听不懂”:综合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或者听的内容不完整;
  • “看不起”:仅仅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没有实事求是地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
  • “做不到”:整合资源能力不足或者根本没有足够的相关资源,因而无法抓住机会;
  • “来不及”:机会或者趋势已经消失,只剩下一声叹息。

以后做事可参考以上规律进行对比,查漏补缺。